2020-09-15
国家关于发展智慧农批的五大政策方面支持
农批市场作为一个地区的各类农产品的集散中心,是市民不可缺少的“菜篮子”。但是,目前一些农批市场也存在着管理混乱,进场费和场地费高昂、稳价保供公益性职能弱化等问题。随着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文件加大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支持,农批市场未来发展方向也逐渐显现。
2017年, 商务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布关于共同推进农产品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通知,提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协调配合、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发挥商务部组织协调优势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优势,合力推进农产品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发展农产品和农村流通新业态,在保障市场供应、促进食品安全、助力扶贫攻坚、服务“三农”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显然,积极构建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推进农批市场向智能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将是未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主流。
从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将从 农产品市场及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农产品和农村流通新业态发展 这5个方面加大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农产品市场及仓储物流设施建设。
支持新建、改造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加工配送中心、产地集配中心,完善预选分级、包装、仓储、物流等设施,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信息形成中心、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和农产品进出口展销中心。支持农贸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等零售市场网络建设。
(二)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支持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公共加工配送中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检验检测中心、消防安全监控中心、废弃物处理设施等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支持建设公益性菜市场、平价菜店等公益性农产品零售网点。在生产集中、商品化处理需求较强的产地,支持建设一批公益性田头市场。推动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立完善公益功能投资、运营和监管机制,加快形成覆盖面广、功能完善的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支持建设、改造标准化冷库和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提高农产品产地预冷、低温加工、冷链仓储配送能力。推动封闭式交接货通道、月台、货架等设施标准化改造,加快绿色环保冷藏冷冻设施设备与技术应用。支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和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冷链物流全程监控管理,推动整合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冷链物流资源,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提高冷链物流效率和监管水平。
(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支持肉菜、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优化升级,采用先进适用的设备和技术,扩展追溯品种和追溯环节。建设互联共享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以及省级监管指挥调度中心、省级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和县级追溯点,与肉菜、中药材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无缝对接。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在线交易商城等建设流通追溯体系,采用电子结算、在线交易等模式智能化采集追溯信息。支持追溯数据的合法、安全、有效利用,将追溯数据作为抵押、贷款、担保、贴息、资金扶持等的评估依据和加分项。
(五)农产品和农村流通新业态发展。
支持企业开展农商互联、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发展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推动农村市场体系转型升级,支持涉农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公共服务中心、快递仓储物流配送设施建设。引导电商企业开辟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体系。以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为发展农村电商提供支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